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稷山高台花鼓

稷山高台花鼓

关键词:稷山高台花鼓,稷山,稷山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稷山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yangoo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75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稷山县位于我省西南部,运城市区的正北端,东靠新绛,西临河津,南与闻喜、万荣接壤,北与临汾市乡宁县相连。

  稷山历史悠久,古属冀州,春秋属晋,战国属魏,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,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高凉县。因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山中教民稼穑,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称稷山县,历代沿用该名至今。

  稷山县文物古迹颇多,著名的有稷王庙、青龙寺、宋金墓群、大佛寺等。青龙寺壁画堪与芮城永乐宫壁画相媲美,兴化寺壁画被评价为“现存全国佛寺壁画中最好的一种”。稷山县素有“枣乡”之称,其特产以板枣为最,肉厚皮薄,核小,糖分高,出口日本、北美和东南亚等国、地区,久享盛誉。

 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艰苦的自然条件,造就了稷山人坚韧而又“敢为天下先”、善于创新的地域性格。

  义民吴绍先寻弟17年

  清朝康熙年间,稷山县吴城村农民吴绍先(字伯宗)为寻找先后被拐卖的两个胞弟,历时17年,徒步数万里,走遍全国十几个省,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将两个弟弟找回。此事在当时轰动全国,流传至今。

  吴绍先自幼家贫,13岁时父母双亡,他和5岁的大弟伯桃、1岁的二弟伯乐相依为命。绍先成家后,为维持全家生计,终年在外忙碌。一天,绍先回家后发现二弟伯乐走失,当即不分昼夜奔波寻找。后来打听到二弟被浮屠寺和尚拐卖。他将浮屠寺和尚告官审讯,果然是和尚所为,但二弟最终被拐卖到哪里却没有下落。官府也不作追究。

  吴绍先决心自己寻弟。他徒步上路,边走边问,跑遍河南、山东、湖北、直隶、陕西、四川以及云南、贵州、广西多省,却未能找到二弟。当他返回家乡时,却得知在他离家期间大弟伯桃也丢了。吴绍先到父母坟前祭拜后发誓:找不回两个弟弟,永不回家。

  吴绍先二度离家寻找,走前他把平常干活的大锯扛上,盘缠用尽就给人拉锯糊口,找不到活儿的时候就沿街乞讨,最后在断粮之时把大锯也卖掉了。苦苦寻找了近17年,终于在京师找到被贩卖到某官员家为奴的二弟。吴绍先寻弟的经历感动了该官员,答应他等找到大弟伯桃时,就让他们兄弟三人相偕返回。

  不久之后,吴绍先打听到大弟被拐卖到黑龙江宁古塔,他对弟弟伯乐说:“我马上去找你二哥,找到后咱兄弟三人一起回家;如果找不到他,我终死不回,你嫂子和侄子就托给你照管了。”

  9个月后,吴绍先找到了大弟,受尽折辱后他终于说通主家,让他把大弟带走。此时,宁古塔正是滴水成冰的深冬,兄弟二人昼夜行走,冻饿交加中倒在雪地中,但仍坚持匍匐爬行,后遇人获救。一番艰辛之后,兄弟三人终于在京师见面。

  康熙皇帝获悉此事后,大加赞许,钦封吴绍先为“义民”,并御赐牌匾“兄弟孔怀”。山西同乡、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将吴家兄弟邀至府内面见,并作诗赞扬他“力田之夫,犹有唐尧虞舜之风”。

  300多年后的今天,吴绍先寻弟的故事还在稷山民间流传着。

  奉献40年绿染一座山

  在稷山、乡宁、新绛三县交界处有一座马首山,山下有座归属于稷山的村子叫三界庄。当地人把马首山叫做“盛奎山”或者“盛奎的山”,原因是这座山与三界庄一位名叫张盛奎的老人紧密相关。四周植被稀薄的马首山上,唯独三界庄村后的6个山头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柏树林,这是张盛奎以山为家、40年造林护林的结果。

  1968年前,马首山除了少量的灌木丛外,几乎全是赤裸的石头,就连灌木杂草也以每年两公里的速度在消失着。当时,生产队饲养员张盛奎“突发奇想”,想凭着自己植树让秃山青翠。想到就做到的张盛奎不顾别人的劝阻,在干完生产队的活儿之后,每天提着镢头步行6公里,一头扎进马首山挖树坑。

  没有树苗,张盛奎先把自家祖坟上160多株小杨树移植到了山上,然后再把省吃俭用攒下的130元家底全部买成优质树苗栽到山上。没有同伴,他还把妻子、小女拉进来充当“义工”。“刚开始的时候,大家不是反对就是笑话我,只有孩子他妈心疼我,跟着我干这傻事。”想起妻子的支持,盛奎老汉眼含泪花。

  山上土层稀薄,尖硬的镐头在乱石丛中碰溅出火花,一个个树坑挖成了,张盛奎再把从山下运来的土填进去;山上缺水,张盛奎起初在山下担水浇树,后来又修建盘山水渠,蓄积雨水;山上人迹罕至,为了运输方便,张盛奎又着手修路。两年后,光秃秃的马首山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面积庞大的树林。

  但张盛奎没享受这些用汗水换来的“果实”,而是把义务栽植的7500多株、200多亩刺槐、500棵果树及亲手修的1000米盘山路,无偿献给了国家。1970年7月22日,稷山县国营林场接收了这座“宝山”,张盛奎也被聘为林场职工。生态好了,打猎的、盗伐的、放羊的人陆续开始来骚扰。在坚持植树的同时,张盛奎还要护林,他在山上搭了一间土房,和妻子住进去,白天种树,夜间巡逻。为了护林,他得罪了一个又一个企图在山上“占点便宜”的邻居、亲戚,乘兴来山上打猎的官员在张盛奎这位“黑脸山神”面前一次次败兴而去……当然,更多的人能理解张盛奎,支持张盛奎,在他的感染和带领下,多年后,这片树林发展为面积6000多亩,生长着侧柏、松树等6个树种的生态园林,成了野猪、狼、獾等野生动物及数十种鸟类栖息的“乐园”。

  1999年,张盛奎退休了,但他依然每天山上,义务管护着这片林地。2006年,妻子去世后,张盛奎没有把妻子葬入祖坟,而是埋在了他们在山上栖身的土屋边。盛奎老人说,“我原来就说过死了要葬林地里,所以孩子他妈病重的时候就说,她不在了先埋在山上,我们俩活着一起栽树,死了作伴一起看山。”

  高台花鼓千年不衰唱新风

  在稷山县,花鼓表演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,当地还曾经出土过一套东汉时的花鼓,其悠久历史可见一斑。

  与其他县市传统民俗日渐衰落不同的是,近几十年来,稷山民间传统花鼓走出了一条保留、借鉴、发展和创新的路子,至今广为群众热爱。逢年过节、庆典仪式,都少不了花鼓表演。而由传统稷山花鼓发展演变形成的高台花鼓,更是赋予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机,近年来声誉日隆。

  苏安福是稷山县吴壁村传统民间花鼓的第五代传人,2000年他将民间传统花鼓和已经具备雏形的高台花鼓相结合,创造出一套更加完美高台花鼓表演技法。在2002年和2004年间,他又多次请来专家对高台花鼓的表演技巧加以设计和创新,在加大技巧难度的同时,增加了花鼓表演的可视性和观赏性。现在成形的高台花鼓表演有鼓娃戏春、鼓闹丰收和踏鼓登高三部分组成,更具观赏性。

  目前已经成型的稷山高台花鼓汇集了击鼓的多种技巧,有单打、对打、软硬双打等,表演者多为儿童。

  表演者在层层叠起的木板凳上完成惊险的高台组合,最高潮时可以叠起9层板凳,演员攀援其上,分层表演还要整体旋转,具有强烈的震撼力。

  高台花鼓曾在2004年中国国际民间鼓舞大赛获得惟一的金奖,近年来,还将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首届国际民间鼓舞大赛金奖、“华夏一绝”全国广场舞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包揽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