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农民苏安福的艺术人生稷山高台花鼓的传承

农民苏安福的艺术人生稷山高台花鼓的传承

关键词:高台花鼓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稷山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jish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87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在苏安福的不懈努力下,古老的稷山高台花鼓重新焕发生机。

    稷山农民苏安福,不仅自己练就一身才艺表演绝活,而且创办免费艺校,培养了大批民间文艺人才。他编导的稷山(安福)高台花鼓节目,是北京奥运会唯一由农民编导的开幕式仪式前入选节目——

    稷山县清河镇吴壁村今年51岁的农民苏安福,是远近闻名的“大能人”。他不仅自己喜欢吹拉弹唱,有着一身非常过硬的民间才艺本领,而且他还早在八年前就创办了免费艺校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间文艺表演人才,为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、活跃当地农村文化生活做出了较大贡献。眼下,由苏安福编导的稷山 (安福)高台花鼓节目,作为我省唯一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节目,正准备晋京演出。这一节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奥运会开幕仪式的民间花鼓艺术节目,是北京奥运会唯一农民编导的入选节目。那么,一个普通农民是怎样登上艺术大雅之堂的?一个古老民间艺术节目是如何走向奥运会的?带着这些问题,笔者走近苏安福,了解了他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,感受到了他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不懈追求之艰辛。

能编能演的“小能人”

    苏安福生在农村。在他小的时候,正值国家困难时期,他整天看到父母为吃穿问题愁眉不展的样子,心中总是忍受着无奈的煎熬。为了能挣点工分补贴家用,每年在学校放假的日子里,苏安福都要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。他样样农活几乎都干过,虽然不能改变家贫的现状,但他深切了解了 “汗滴禾下土”的艰辛。艰难困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。经过艰苦的生活磨砺,苏安福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、自强不息、争强好胜的性格。

    稷山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文化底蕴十分深厚,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。自打记事起,苏安福就对民间传统艺术吹拉弹唱很感兴趣。所以,方圆数十里,不管哪个村里有唱戏的,他都要想方设法去看,并且从头看到尾,直到台下的人走完了,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戏院。

    13岁那年,苏安福幸遇恩师苏世昌。苏老师是他的小学音乐老师,一有时间就教他学吹笛子、拉二胡、拉板胡和拉手风琴。他几乎学一门、会一门、精一门。他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,也成了学校里的文艺骨干。每每学校开展文艺活动,他能编能演,会拉会吹,非常活跃,所以当时师生们都叫他“小能人”。

    初中毕业后,苏安福参加了稷山县文化馆文艺骨干培训班,系统学习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。浑身灵气的他,进步很快,很受赏识。培训班一结束,他就被县文化部门领导推荐到清河文化站工作。3年后,20岁出头的他,被提拔为清河文化站站长,这为他施展才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。他逐渐成为当地家喻户晓、妇幼皆知的文艺名人。

被誉为“中华唢呐王”

一个偶然的机会,苏安福深深爱上了唢呐艺术。

    那是在一次农村人办的婚礼上,一位民间艺人出色的令人叫绝的唢呐表演,把苏安福看得如醉如痴。一支小小唢呐,竟然能吹奏出如此美妙动听的曲子来!从此,苏安福对唢呐情有独钟了。

    为了提高唢呐技艺,苏安福投师于当时晋南很有名气的唢呐表演艺术家王二娃的门下。他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,一练就是数小时,从不间断。寒冬里,他迎着野外刺骨的寒风,双手冻得肿了消、消了肿;盛夏天,他顶着烈日暴晒,身上的衣衫干了湿、湿了干。从1980年到1986年,苏安福不知自制了多少支唢呐,吹烂了多少支唢呐后,他越吹越精,技艺日趋成熟,使得他演出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。十里八乡的文艺活动常请他,全县基层文艺调演少不了他,许多专业文艺团体参加赛事也特别邀请他帮忙。

    多年来,苏安福还在实践中不断把唢呐艺术推向新境界。他唢呐吹奏的经典曲目不仅有传统的 《三对面》,而且还有现代的《百鸟朝凤》《山村里来了售货员》等几十首。他能吹奏长达3.15米的大唢呐,也能吹奏短到2寸的小唢呐,还能一口气吹奏大小不一的14支唢呐,对创新发展中国唢呐表演艺术做出了一定贡献,因此被当地文艺界领导和同行誉为“中华唢呐王”。

    1992年,运城地区电视台举办直播春节晚会,苏安福作为稷山代表队队员参加,他拿出自己的绝活来。在台下观众的眼里,苏安福用嘴吹10支,用鼻子吹2支,头顶、双肘每个部位各放了一个插着鲜花的瓶子。唢呐声声悦耳,花瓶纹丝不动,赢得现场观众一阵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,一下子把整台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,苏安福因此为稷山县争回了“优秀节目奖”锦旗。

    随着苏安福名气越来越大,他的唢呐声也愈传愈远。1999年后,山西视台拍摄电视剧 《稷山事件》、中央电视台拍摄《枣树沟》、中央电影制片厂拍摄《不安的夜晚》,都不约而同地邀请苏安福扮演剧中民间唢呐艺人的角色。山东电视台特邀苏安福参加“阳光快车道”节目表演,为他颁发了 “阳光纪录大奖”。日本NHM电视台记者古林茂树专程到中国,为苏安福制作了专题节目。日本观众看过苏安福的电视专题片后,称赞苏安福是“中华唢呐奇人”。日本有关方面还发函邀请他和他的弟子们在方便的时候到日本演出……

免费培育300名文艺人才

    2000年春节刚过,稷山县汾南垣上,由苏安福投资兴办的稷山县安福艺术学校挂起了牌子。农民艺人苏安福为什么要办不收学费的艺术学校呢?事情还得从头说起。

    苏安福在30多年的业余演艺生涯中,经常遇到家长们带着孩子,央求他传授表演技艺,热情豪放的他总是有求必应,欣然应允。日积月累,苏安福竟把十几个孩子领上了艺术之路,他们有的考上艺术学校,有的成了专业文艺工作者,有的参军成为部队文艺战士。与此同时,苏安福也还发现许多天赋很好的孩子,只因家庭困难而失学,他的心情常常为之沉重。怎样才能帮助他们重返学堂呢?

    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,1999年夏季的一天,苏安福突然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说:“我要办一所专收农村孩子的免费艺术学校,让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们享受艺术教育。”妻子听后问:“办学校得有钱,你的钱呢?”早有思想准备的苏安福胸有成竹地回答:“把咱家里的两头牛、十几口猪卖了,把我骑的摩托车也卖了……”
    苏安福要办免费艺校的消息很快传出,乡亲们深深被他的义举所感动,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。苏安福的家乡吴壁村干部们研究决定,把村里原来集体的饲养场免费给学校占用;当时县文化馆馆长肖霖生专门找到苏安福,与他研究制定办学规划、教学方案;众多村里的乡亲们你捐椽、他献瓦,自发支持他,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建设,安福艺校终于建成投入使用。

   然而万事开头难,安福艺校创办之初仍困难重重。开学几天后,学校仅仅招来3名学生。苏安福不气馁:“只要我们办出特色,教出成绩,就不怕没生源。”不到一个月,入学的学生增加到20多名。再后来,不仅本县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,而且万荣、河津等附近县市远道而来求学的孩子也不少,先后有2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,在安福艺校里享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。

   3年后,安福艺校首届135名学生毕业,其中有48名被录取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,3名被部队招收为文艺战士,15名被各级文艺团体录用为职业演员,其余也都能独立参加民间艺术团体的演出活动。截至2007年底,安福艺校为社会输送了300余名优秀文艺人才。苏安福为此感到莫大的欣慰。

稷山高台花鼓的传人

    稷山高台花鼓是稷山县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,相传是稷山人为祭祀中华农耕始祖后稷而创立,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。

    近年来,苏安福创办的安福艺校,着力弘扬稷山高台花鼓艺术,在充分继承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创新,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。

    苏安福编导的稷山(安福)高台花鼓与传统的稷山高台花鼓相比,在参加人数、形式多样、艺术造型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。该花鼓的高台板凳13层、8.8米高,参加演员108人,内容共分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是“鼓娃戏春”,通过演员单对打等表演技巧,表现劳动人民欢天喜地闹新春的喜庆气氛。第二部分是 “鼓闹丰收”,鼓点激越,队形多变,节奏流畅,表现劳动人民安居乐业、欢庆丰收的盛世美景。第三部分是“踏鼓登高”,以“金字塔”结构为基调,演员们顺次完成“孔雀开屏”“凤凰展翅”等数个高难度技巧造型,预示着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
    整台花鼓不仅把传统的花鼓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,又融汇多种现代艺术手法,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艺术精品,因而历年来在参加国内文艺表演活动中屡获殊荣:2003年9月,获山西省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界最高奖;2004年5月获云南昆明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金奖;2004年9月,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“群星奖”金奖;2006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春节大联欢……

    稷山(安福)高台花鼓频频参加国内各种表演大赛获奖的消息,引起业内专家和稷山县委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。2008年3月,经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组研究,并呈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批准,稷山(安福)高台花鼓入选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,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唯一入选的农民编导节目。苏安福的高台花鼓事业正在不断迈向新的高度!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